作为集融资与融物、贸易与投资于一体的现代交易方式,融资租赁业近十年来在中国实现了长足发展,成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展望新的十年,融资租赁业又将迎来哪些新机遇,面临哪些新挑战?如何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实现新发展?11月24日,由中国外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主办的2017中国融资租赁年会在京召开。与会专家就融资租赁业的转型与创新、跨界合作等话题进行了深度研讨,新形势下融资租赁业的发展路径逐渐清晰。
拥抱新机遇直面新挑战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当前中国经济正处在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化增长动力的攻关期。新的经济形势也为融资租赁业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与挑战。
在日前召开的2017中国融资租赁年会上,业内人士指出,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并取得成果,融资租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与此同时,在一个更加开放、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融资租赁业也要答好转型升级这道“必答题”。
十年高速发展服务实体经济
会上,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邵祥林用一串数字勾勒出中国融资租赁业的10年发展轨迹:公司数量由2007年的不足200家增加到目前的8000多家,增长40余倍;业务规模由2007年的800亿元人民币增至现在的5万亿余元人民币,增长了60多倍;服务领域由原来的工程机械、纺织、印刷等行业拓展为高端装配制造、信息与通信技术、新能源与大健康等众多产业。
谈及融资租赁业实现快速发展的原因,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裁赵桂才在会上表示,近年来国家推出的一系列重大战略,如“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国制造2025、新型城镇化建设等,均与实体经济发展紧密相关,且大部分集中在制造业领域,为融资租赁业创造了良好的发展机遇。
伴随着中国宏观经济转型升级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持续推进,融资租赁业也迎来了新的发展良机。“国际经验表明,融资租赁在拉动社会投资、促进产业升级、促进产能转换和产品销售、规避贸易和技术壁垒、降低企业融资成本等方面优势显著。未来,融资租赁业可在中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中充分发挥行业作用,助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服务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发展,特别是助力优质装备制造业‘走出去’,用租赁扶持中国优质产能走出国门。”赵桂才说。
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租赁业委员会会长杨钢表示,“不忘初心,再造租赁之本”已经成为业界的一致共识,这也成为了新时代融资租赁业发展的新动力。展望未来,融资租赁业大有可为。
蹄疾还需步稳问题不容忽视
“未来几年中国的金融对外开放将呈现重点切换、稳步推进的态势,重心将由此前的积极推动人民币项下资本账户开放,转向推动金融服务业开放。”会上,中央财经大学国际金融研究中心主任张礼卿作出如上判断。
张礼卿表示,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中国要继续推动金融业开放。日前中国宣布了金融业对外开放的新政策,主要内容为逐步放宽外国投资者直接或间接投资境内金融机构的持股比例限制,并在3~5年后完全取消此类限制。“金融服务业将迎来更加开放的新局面,整体而言这是一个积极信号,但同时也将面临更为激烈的竞争。”
在一个更加开放、激烈的竞争环境中,融资租赁业在高速发展中暴露出来的问题尤为不容忽视。
邵祥林表示,从国际层面看,中国融资租赁企业在资产管理、风险控制、公司运营等方面与国际上成熟的租赁市场存在较大差距。从国内层面看,融资租赁业整体的风险管控能力和资产处置能力需进一步加强,部分企业过度追求发展规模和速度,资产质量和专业能力有待提升。除此之外,上市难也成为融资租赁企业在做大做强的过程中面临的难题。
赵桂才亦表示,中国当前正在推进的利率市场化在一段时期内使得利差进一步收窄,这对中国融资租赁企业资金来源渠道有限且主要依靠息差收入的盈利模式造成重大影响,融资脱媒化将进一步带来传统业务和大客户的分流风险。此外,融资租赁企业目前对多种类实物资产残值管理的专业能力仍待提高,需要解决创新差异化体系和构建多样化经营模式等关键性问题。
在融资租赁业自身亟待突破、提升的同时,行业对建立健全相关法律法规、打造更好外部环境的期待也在“升温”。“近年来,国家和地方出台了一系列与融资租赁业相关的监管条例和管理办法,行业的发展环境得到优化。不过,国内尚没有制定融资租赁业的专门法律,相关业务的适用条款分散在其他法律中,这与行业蓬勃发展的势头形成了反差。监管统一、法律完善的外部市场环境将更有利于融资租赁业的长期规范健康发展。”参会企业代表如是指出。
转型之路朝向何方?
无论是在今年7月14日举行的第五次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还是在10月18日召开的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深化金融体制改革、健全金融监管体系、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都是被反复强调的重点工作。协调监管、综合监管、功能监管、行为监管成为金融监管的主基调。
在金融业开放号角吹响、新的金融监管环境正在形成的背景下,如何实现融资租赁业的转型与创新,业界都在思考与探索。
走专业化经营之路
“当前中国的融资租赁业在业务规模、服务领域等方面已取得可喜业绩,但行业整体的盈利模式仍比较简单,溢价能力有待提高,专业服务有待完善。”在中国外商投资企业协会常务副会长邵祥林看来,专业化经营是中国融资租赁业健康发展的唯一出路。“当前,融资租赁业提高业务总量、加强同业合作、促进协同发展的呼声日益高涨,找准行业定位、提高专业能力、创新业务产品成为企业的最佳选择。”
邵祥林的观点受到了融资租赁业众多翘楚的认可。
在中铁金控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梅家周看来,融资租赁业是产融结合的典范,其经营理念就是要立足主业、服务项目,在此基础上勇于创新、拓展市场。
中建投租赁股份有限公司董事、总经理秦群在回顾公司业务发展的过程时直言,这实际上是业务不断“聚焦”的过程。“哪些领域做、哪些领域不做,公司最初制定了一个‘负面清单’,如今我们的业务领域已经逐渐转为‘正面清单’。今后公司会专注于某几个行业,在细分领域发展,在产业链条上布局。”
浙江汇金融资租赁有限公司董事长俞雄伟坦言:“融资租赁业需要发展到一个新的高度,不止是在速度和规模上,更主要是在质量上。业界一定要思考除了资金以外我们还能创造何种价值,也即‘租赁+’。我认为‘+’的内容有很多,可以是管理、投资、服务,也可以是有待其他同仁去创新的内容。如此,融资租赁业才能更好、更健康地发展。”
拓展业务风控先行
当前,融资租赁业进一步加强风险管理、提升资产质量已成为业界共识。“未来几年,反全球化浪潮、大宗商品价格波动、贸易保护主义等不确定因素仍将继续存在或发酵;国内产业结构调整步伐加快,部分产业、地区加快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及实物资产风险等有所加大。”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总裁赵桂才直言,金融租赁公司在支持传统产业升级转型、新兴产业发展的进程中也要加强风险管理,加快推动行业转型。
在介绍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防控风险、稳健经营的经验时,赵桂才表示,公司建立并完善了项目风险管理体系,以价值管理为核心,以租赁资产、客户信任、结构设置为控制手段,以信用管理、资产管理、运营管理、资金管理、财务管理、风险预警管理六大系统为支撑,形成了相互制衡、相互监督的风险制约机制,从而实现了风险控制与流程效率的平衡。“风险管理能力是融资租赁企业的生存能力。”据秦群介绍,中建投租赁股份有限公司的主要做法包括三方面:第一,公司在涉足某一行业之前就制定了一些准入政策,风险防控从项目筛选环节即已启动。第二,在配置资源的过程中贯穿防控风险理念,如确定长周期和短周期的业务搭配、经营性租赁和融资性租赁的比例等。第三,对公司的内控予以重点关注。“不断提升风险管理能力成为近年来公司的不良率一直控制在较低水平的原因之一。今后,无论是在业务风险防控上还是在内部管理上,公司都要朝着组织规范化、专业化、特色化和智能化的方向发展,以此提升效率、降低操作风险。”秦群如是总结道。
跨界合作大有可为
在中国经济结构调整加快以及利率市场化不断推进的当前,融资租赁业的流动性及盈利能力面临多重挑战。在此背景下,融资租赁业行稳致远路在何方?在日前举办的2017中国融资租赁年会上,与会专家为融资租赁企业指明了跨界合作与资产证券化两大路径。
跨界合作潜力无限
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执行副会长曹德云在会上指出,近年来,保险资管业与融资租赁业在业务合作上取得了重要进展。“从业务特性看,两大行业具有天然的契合基因。保险资金期限长,规模大,现金流稳定,期待获得稳定的现金收益,而融资租赁业中基础资产可产生稳定的现金流,与保险资管业负债端的需求天然契合。同时,融资租赁业的资金周期多为5~7年,也与保险资管业的覆盖期比较接近。”曹德云说。
从业务实践看,曹德云介绍称,目前保险资管业与融资租赁业的合作模式主要是发行资产支持计划。截至今年10月末,保险资管业共发行17单资产支持计划,其中9单是与融资租赁业合作,合计规模占到资产支持计划总规模的16%。“上述资产支持计划提高了租赁资产的流动性,在支持融资租赁业持续开展业务上发挥了积极作用。”
展望未来,曹德云认为两大行业的跨界合作拥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曹德云透露,根据保险业“十三五”规划,到2020年,中国保险业总资产将达到25万亿元。与此同时,融资租赁业也处在快速发展阶段。“下一步,两大行业要加强交流合作,加快业务创新,共同破解一系列理论和实践难题,在产品设立形式、投资范围、操作模式等方面进一步拓展合作空间。”曹德云说。
资产证券化助力盘活资产
根据《2016租赁资产证券化年度报告》,2016年70家租赁公司发行了共123只租赁资产证券化产品,累计发行规模一举突破千亿元,达1239.66亿元人民币,占全行业资产证券化产品发行规模的14%。“对融资租赁公司而言,资产证券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金融工具。”广发证券资产管理公司资产支持证券部总经理刘焕礼表示,“股本存在‘天花板’,负债无论如何多元化也存在限制。因此,融资租赁公司必然存在资产盘活的需求,最标准化的一个金融工具就是资产证券化。”
在刘焕礼看来,融资租赁和资产证券化的结合意义重大。“融资租赁资产是天然的优质基础资产,是标准化的合同债权,并且有物权保证,现金流是稳定可预测的。融资租赁资产不仅可以作为盘活资产的一个重要工具,也将在公司资产结构调整、规范治理方面发挥重要作用。”(刘明)